招生就业

创客沙龙:舞台上的思政课——袁晓莉红色剧目创作与青年艺术实践

发布时间:2025-03-20浏览次数:54

为深化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的融合,激发青年学子的创作热情,3月19日,音乐学院举办“创客沙龙:舞台上的思政课——袁晓莉红色剧目创作与青年艺术实践”主题活动。学院党委副书记罗传宝、辅导员王培培、李巧敏,社区第4党支部及青马班学员共同参与,与青年编剧、导演袁晓莉展开深度对话。

在互动环节中,袁晓莉深情回顾了从“文艺青年”到“文化创业者”的转型历程。2010年从惠州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,她毅然创办惠州市范儿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“创业初期,既要承担教学任务,又要跑市场、做管理,曾连续三年每天工作16小时。”她坦言,正是高中时期参与“非遗”舞火狗表演的经历,让她坚信“原创是艺术的生命力”,即便面临资金短缺、团队磨合等难题,仍坚持将红色文化作为创作主线。

袁晓莉以爵士舞考级中心高级教师培养计划为例,分享创业心得:“艺术创业者要‘两条腿走路’——既要打磨专业深度,又要拓宽社会链接。”她将红色剧目创作与党建活动、乡村振兴等场景结合,既实现社会效益,又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

面对学生“如何平衡艺术理想与现实压力”的提问,袁晓莉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以“非遗活化”为鉴,在传统中寻找创新切口;二是善用政策红利,如乡村振兴中的文化项目扶持;三是培养跨界思维,“党建舞台剧《一颗珍珠串起五颗红线》能落地,正是因为我既懂创作,又懂基层党建需求”。党委副书记罗传宝感慨道:“袁晓莉的创业之路证明,艺术工作者不仅能‘唱响舞台’,更能‘扎根大地’。”

近年来,学院通过搭建“红色剧目创演”“非遗文化传承”等实践平台,构建“课堂+舞台+社会”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,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厚植家国情怀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推动“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,培育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文艺人才,让青春旋律与时代强音交响共鸣。

 撰稿:王培培 审稿:罗传宝 审核:曾裕林 编辑:李巧敏